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logo图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志logo含义: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志设计,以“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热带植物大本营”的形象定位为设计意念,形象贴切的传达了其文化特质,是视觉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
就标志的造型而言:大小不一的绿色圆点构成树形造型,与热带植物关键树种榕树所特有的“独木成林”现象相近似,个性鲜明,形象饱满,极具视觉张力。
就标志的内涵而言:榕树造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准确地传达了版纳植物园的属性与特色;绿色圆点,大小随机分布,从无序到有序,既体现了万种热带植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寓示了版纳植物园多学科领域、不同知识结构的科研人员以及不同岗位之间团结协作、和谐共生,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文化氛围。标志的三个支柱代表植物园“科研、种质保存、科普教育”三大任务。标志整体形象地诠释了版纳植物园“秉恒致知,和实生物”的核心理念内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品牌介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版纳植物园秉承“秉恒致知 和实生物”的核心理念,以建设“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和热带植物大本营”为定位,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版纳植物园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9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版纳植物园的创建缘于新中国发展橡胶等热带经济植物的国家重大需求。1959年,蔡希陶先生带着一群“集体鲁滨逊”,筚路蓝缕,双手劈开葫芦岛,建设植物大本营,变野生为家栽,变他地为本地,引种和驯化国内外热带植物资源,保护好我国稀少的热带雨林,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得益于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和持续投入,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版纳植物园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98年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1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成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现更名为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挂靠单位,2015年牵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6年获首个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2019年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三个组成单位之一。
建园初期的版纳植物园急国家之所急,急人民之所需,专注于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展油瓜家化和扩大试种、芭蕉代粮、双季稻和轻木引种;70年代,引种石油压裂液增产剂原料瓜尔豆,战舰缆绳用植物蕉麻,寻找止血药资源-血竭(龙血树),发掘和研制增粘降凝添加剂和抗癌药物“美登木”;80年代,研究和建立多种橡胶混农林模式,开展人工雨林恢复实践,在海南成功推广并获奖。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合作启动“万种植物园”项目建设,版纳植物园实现跨越式发展,项目成果不仅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中国植物园发展史上留下深远影响,同时对于国家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