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logo图片:
西南交通大学标志logo含义: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源自清政府第一个官办铁路局--北洋官铁路局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天津和山海关创办的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庚子战乱,八国联军攻打京津、榆关后短暂停办,后于1905年在直隶唐山重建,定名唐山路矿学堂;1921年,民国北京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首次合组交通大学,将交通部所辖唐山、上海和北京三地的四所工业及邮电、管理学校合并重组。其后,国立交通大学再行合组、厉行扩充,到抗战爆发前,已经发展成为三校区、七学院的著名学府,尤以工科办学水平为全国最高,被蔡元培先生赞誉为“全国造就建设人才的最高学府”。西南交通大学溯自交大唐校,是我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唐山土木”曾执全国之牛耳,名噪一时。中外教师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不乏其人,先后有七位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等出任学校校长,早年肄业学生也大多选择赴康奈尔大学留学深造,皆表现优异,民国时期的唐山交大曾被誉为“东方康奈尔”。
1934年12月,由叶恭绰、王伯群等99名海内外的交大先贤、校友领衔发起募捐,在母校校园内修建第一座纪念性建筑校友会所,得到了遍布各地、各路以及美欧校友的热烈响应,捐款踊跃。1935年5月15日,唐山路矿学堂复校三十周年之际,校友会所隆重奠基,10月5日建成举行落成典礼。新落成的校友会所很快成为校友们的精神家园,据终生在交大任教的李汶先生生前回忆,时任交大唐院院长孙鸿哲曾嘱咐他为校友会所设计一个标识,悬挂于正门上方。李汶最终斟酌确定了这样几个元素:学科、工具、校名、形制。
这枚“标识”形似盾牌,与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的会徽外形大体相似,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徽外形同状。其正中是一个“T”形图案(“T”字是“唐山工程学院”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正中有中国风格阴刻篆文“交大”二字,表明学校属于交通大学;右上方同样有阴刻篆文“唐山”二字,其下是三道横条,代表当时的三色校旗;右下方是一个经纬仪,左上方是一个地质锤,分别代表当时学校的两大主力学科土木和矿冶系。其时,学校土木学科涵盖铁道、桥梁构造、水利、市政道路、建筑等,为名副其实的“大土木”;左下方是两棵青松,寓意百年树人,为国育才。这一标识一直高悬校友会所正门上方,激起校友师生强烈的共鸣,虽然历经战乱与流离,这一铜质盾牌标识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现存于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1972年,学校最终内迁四川后,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在1986年庆祝建校90周年时,学校依据此标识稍作修改,用做学校的校徽:在“T”形图案的横道上增加印刷黑体“西南交通大学”六个字,这样既保留了原设计图形及其含义,又明确了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交大的一体性和继承性。1996年交大百年校庆时,又将“西南交通大学”印刷体改用毛泽东手书字体,将毛主席于1951年为学校(时称“北方交通大学”,下辖唐山工学院和北京管理学院)题写校名的一段光荣历史蕴含其中。同时,在“唐山”下加注1896,标明学校的创校年份(见图3)。
西南交通大学品牌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始称“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也是1921年中国首次建立“交通大学”的最早源头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屡迁校址,数度更名,先后为唐山路矿学堂、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毛泽东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题写校名。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至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号召,铁道部决定学校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九里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2020年与成都市合作共建成都东部(国际)校区。现有成都九里、犀浦、东部(国际)和峨眉四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