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logo图片: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标志logo含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文化标识所徽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徽整体呈园形,园润而又有亲和力。
中间构图由"Mountain"的首字母"M"变形而成,似"山"形,既是意义上的"山地",又形似"山地","M"的延长部分代表平原,巧妙地表现了山地与平原、高地与低地的构架特征,以及研究所致力于山地灾害、山地环境与山区发展研究的事业主体。
所用绿色象征自然、生态、环保;外环由形似"日"、"月"的图形符号构成,亦是字母"I"的巧妙变形,与中间象征山川的"M"共同组成研究所的识别符号。日月山川交相辉映,既寓意地域上的广袤,又喻指成都山地所事业的永恒、研究领域的宽阔,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质。所用蓝色象征科学、创新。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品牌介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由196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地理研究室发展而来,1966年2月改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197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1989年实现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双重领导并采用现名,2002年4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2015年4月进入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建设首批试点,并于2018年8月通过验收正式运行。
成都山地所以“认知山地科学规律,服务国家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其基本定位是以山地灾害、山地环境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致力于为“增强我国防御山地灾害能力、保障山区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成都山地所拥有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山区发展研究中心和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四个研究学科单元,设有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测试与模拟试验中心两个关键支撑平台,建立了以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中科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中科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等3个国家重点野外台站和其他6个院所级台站构成的长江上游、西藏高原环境灾害与生态安全观测平台,参与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参与共建国家测绘局工程技术中心1个,建有1个480m2的科技展馆。